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回顾 | 东巴和继先和他的乡村自然教育实践

和继先 在地自然
2024-08-30

编者按:在社区伙伴的支持下,在地自然在两年前启动了对西南地区乡村自然教育力量的调研和支持项目。历时两年调研了西南5省区40多家机构,近百位实践者,以了解这些地区的乡村自然教育/乡土教育的现状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调研了4个乡村自然教育的实践机构,并写作了4个案例陆续发布。


为了能让更多关注乡村自然教育的机构和个人建立更多的连接,同时将这些案例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我们组织了扎根乡土的自然教育案例系列直播分享,邀请了这些案例机构,从传承传统文化、场域设计、乡村自然教育课程设计、自然教育人才培养、自然教育行动学习等多个方面分享他们的经验。也期待和大家探讨如何搭建能力成长和持续行动的网络,共同建立乡村自然教育的学习机制。


5月27日晚,扎根乡土的自然教育案例系列直播第一场,东巴和继先给大家讲述了东巴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他所实践的乡土自然教育。

东巴和继先

东巴和继先自2004年加入吾木村东巴文化传习院,并逐渐成为了领导人。现在,继先是村子里非常中坚的东巴,也是为数不多的留守村庄的壮年人。和继先通过多方学习,不仅努力提升自己作为文化传承人对东巴文化的认识理解、掌握东巴各种技能,更是传播和传授东巴文化给社区的人们。2015年,和继先开始收集与纳西族生产、文化和自然相关的传统种子,并逐渐在当地建立起了一支持续保护和传承种子多样性的社区力量。2019年,和继先开始为社区儿童和成人建图书馆、组织外来孩子与本地孩子的文化自然夏令营。

吾木村的农地
 
“农民是最有生态知识的,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的农民世世代代的耕种,哪来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我们的粮食没有什么认证,但是良心种植,因为种子是神里的活神,我们是怀着对自然神、自然生态敬畏的心去种植的。”
 
“自然教育是从近到远的教育,从菜园,从花台,从地里,从饭桌上开始……”
 
“养育一个孩子要有种一棵树的耐心,孩子的成长和树一样要很多自然的力量。”
 
扫码观看直播回放


以下是当晚分享的一些节选。

吾木村全景

东巴和继先实践的村庄我尝试这些工作的村子叫“吾木”村,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宝山乡,距丽江市区有120多公里,300余户,1300多人口。村子因为离市区有一定的距离,保留了比较传统的纳西东巴文化。我们的村子大约有近800年的历史,村子里有纳西、汉、傈僳等民族,其中纳西族人口占百分之98以上,可以说是一个纳西族聚居的古村落,村子由2014年进入第3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村里以前有纳西族的本主神村庙,还有一个观音庙,清代设汉文化义学馆,民国5年成立了丽江东部地区的第一个完全小学。村子里道、儒、释、东巴、傈僳文化并存,可以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小山村。 

东巴文字东巴文化和自然东巴文化这个名字是来源于纳西族的传统宗教东巴教,东巴教是一种崇善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因为这种文化是由东巴传承的,所以把它称为东巴文化,实际上呢也就是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主要组织部分。东巴教主要的一个特点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注重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这块呢就是相信人的生命到最后要认祖归宗落叶归根,所以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样一个生命的结果,要求人活着就要注重生命的质量。什么是好的生命质量?就是要追求一种正常的形式结束生命,所有非正常的死亡其灵魂都不能实现魂归祖先。所以人必须对自然一切心怀友善。东巴经《创世纪》神话说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人类掌管家畜、良田,自然掌管森林、草原、河流、野生动物。分家时兄弟是有协议的,人类在不够吃不够用的时候可以适度的向大自然索取部分资源,但必须要偿还,不然自然兄弟会给人类带来瘟疫,泥石流、地震、洪灾、干旱等等的自然惩罚。 

和继先的东巴老师
 东巴是一个职称,主要是掌握东巴教传统祭祀仪式规程和东巴象形文字的宗教主持传人。在纳西族的历史上东巴创造东巴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书写了多达几万卷的东巴古籍,其内容囊括了古代纳西族社会、宗教、政经济、军事、文化、艺术、自然、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被称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通过过30多个原始祭祀仪式把这些都东巴经的内容展演给民众,实现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东巴大多是家庭传承,德高望重的东巴是必须要有很长的传承世系。和继先就出生在一个纳西族的东巴世家。



吾木村边的金沙江 


“一棵树”暑期夏令营
2019年暑假,我们在村子里发起了历史上的第一个乡村儿童夏令营,一下子成了村子里破天荒的一件新鲜事。这样的一个决定首先是我们发现了现代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脱离。孩子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没有已经没有机会参与,农业耕作,认识自然的机会。很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没有能力在自己的家乡找到想要的生活。农村孩子拼命的能力最后失去的是在土地上创造生活的技能。但是假期遍地开花的商业夏令营,自然体验与这些边远的乡村孩子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夏令营体验农耕
怎么让村子的孩子重新与地方的自然生态连接起来?这是一个值得去考虑的问题。谁来做这个乡村的儿童自然教育?谁来照顾乡村儿童的假期生活学习?特别是留守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又在哪里?现在的年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只重视课堂知识的教育,特别是农村;而且对孩子教育是揠苗助长。都希望能够知道一条教育的捷径恨不得一天就能学会一年的功课,或者找到一位神通的老师一下子教会孩子天下所有的知识。这是一个问题,纳西族有一句教育民谚“刀不锋利石上磨,人不聪明世上学”。对教育,我们的祖先提出的方法是到“世”上学,不是建议去读一本什么著名的传世经典,也没有说要去拜一个什么神仙名人。这里所谓的“世”就是一个活态的场域,可以实践、参与的场域;可以是人与人,也可以是人与自然,学习必须要有实际的历练从以上的两点出发我们夏令营的名字就出来了——“一棵树”暑期夏令营。一棵树的成长需要十几年,一个方面我们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用种一棵树的耐心去陪伴孩子的成长;而一棵树的成长从发芽到成长,开花结果,最后变成参天大树,需要的是风霜雨雪的历练。

夏令营孩子过火把节
夏令营发起来了,我们的老师在哪里?贫困的农村家庭怎么才能接受夏令营的费用?一个村子的教育应该是村落共同承担责任的教育模式,而不应该是各扫门前雪的模式。把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放在同一个教育的场域,让一个村子同一代人培养起共同成长的记忆,完成一个孩子的村落社会生产生活教育。我们发动了村里的老东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中医、志愿者共同参与夏令营的授课。

夏令营听老东巴讲故事
因为考虑到村民经济能力的问题,我们开放了很多非经济形式的筹集必要资源的办法。用照顾孩子的工时、蔬菜、提供志愿者住宿等等的方法把村民的经济负担降到最低程度。25天的营期每个孩子200元人民币的费用,完成了东巴文字、农耕体验、穿越森林、节日习俗活动、认识中草药、戏剧、绘画美术、功课辅导、野炊等等连接自然知识的教育。我们面临的可持续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继续坚持下去我们也在考虑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招收部分的城市孩子,以解决农村自然教育乡土的家庭经济压力。这是我们目前在探索的乡村自然教育,一路走来,得到北京银杏基金会,云南连心,在地自然等机构的大量支持,还有很多老师,朋友,村民的无私支持。自然教育随着气候变化和社会发展等等因素,在未来的时光中更受人们的关注,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困难,在这条路上还会有很多很多的困难等待我们去应对,但是我想因为有了困难,我们也一定会有更多解决困难的办法。

东巴仪式——祭山神 

问答互动时间


问:您现在就是在给本村的孩子提供一种来自村子本身,以及纳西民族本身的教育内容,不同于学校和家庭。从您的角度看,学校、村子、家庭三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提供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会不会有冲突?
 
答:这三个不同地方给孩子提供的知识是不一样的,比如社会给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多元参与互动的一个实践场域。在这里孩子可以把自己的知识拿出来去实践。通过与不同的社会元素进行交流的同时去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或者在与不同伙伴的连接过程中发生被教育的机会。家庭是形成一个孩子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场域,在这里父母教给孩子的生活的经验和长辈对生命体验的教育,这个教育是在日常的生活里完成的,内容包括自然伦理,生态伦理,如我们的老人会从小告诉我们不能践踏庄稼了,对小动物要保护等等,主要是完成一个生态伦理教育的基础课程。学校主要是学习科学知识,而且现在的学校就是一个书本化知识教育的场域。在这里可以通过专业的学习,学到需要的知识。三个不同的资源是没有冲突的,如果要想去实现一个更好的教育应该有更好的合作。
 
问:刚才听到您分享理念和实践。那您觉得现在在吾木推动这种这么有意思,原发传统的自然教育,面对什么挑战?
 
答:最大的挑战是孩子不在村子里,学校我们进不去,里面的学生出不来。教育对象不稳定。另外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传统文化生存困境。如地方为GDP,一直在以破坏生态多样性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有社会治理自然资源管理等等的传统在不断受到挑战。教育不应该是每一个家庭,或者学校的责任,应该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统一的想法,去解决问题。
 
问:乡村孩子本来就身处自然中,环境自身就有教育的作用。现在特别把自然教育提出来,会不会造成割裂,孩子们觉得学校的教育是一种不自然的教育,在村子的是自然教育,他们需要去处理不同教育给他们的影响。有没有可能让乡村的教育整合?
 
答:现在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农村孩子不懂自然,按常理说应该是农村孩子最懂自然。问题是孩子在农村的自然环境里,但没有参与与自然的交流。我们也很期待整合两个资源。但是目前的这种情况,进行长期有效的整合还是很难实现,但有条件的地方是有可能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整合。

听老东巴讲故事的孩子

感谢东巴和继先给我们带来吾木村的故事,更多扎根乡土的自然教育案例正在路上:



推动西南农村社区自然教育经验调查与相互合作项目简介:在地自然于2018年8月在社区伙伴支持下开始这个项目,项目希望通过对西南地区(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的农村自然教育机构和个人的调研,梳理机构特点和一些农村自然教育实践经验,并深度挖掘一些农村社区自然教育的案例;同时通过交流、培训等活动,提升西南地区推进农村社区自然教育的实践能力和探索愿望。项目已组织一次西南地区的乡村自然教育导师培训,在2019年的首届西南自然教育论坛中支持组织乡村自然教育分论坛,并在同期举办了西南地区乡土教育交流会,推动西南地区关注乡村和教育的群体进行交流和碰撞。目前项目正在组织直播案例分享。

项目联系人,鱼尾葵,微信号:15752071652


部分内容由:鱼尾葵整理






报名咨询热线:18088469535

(微信同号)

请在正常工作日9:00-17:00致电



CONTACT US
在地自然


联系方式:18088469535机构邮箱:ontheground2012@sina.cn



石城自然学校(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200号石城公园内)
咕噜森林幼儿园(昆明安宁市太平镇光崀文创村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在地自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